站內搜索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中國甘肅省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轄合作市和臨潭、卓尼、迭部、舟曲、夏河、瑪曲、碌曲7個縣,面積40201平方千米,人口73萬。
今年正值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為了讓更多的海外華人了解中國藏區及西北地區的發展,由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組織,中共甘肅省委統戰部協助,來自英、美、加、德、泰、南非以及新華社、中新社、人民日報等十幾家海內外媒體聚集甘肅,進行對甘南藏區的走訪活動。此次,媒體團走訪了著名的拉卜楞寺、郎木寺、碌曲縣藏醫院、甘南日報社、甘肅華羚酪蛋白股份有限公司、藏民定居點,從經濟、宗教、文化和民生各方面深入了解了甘南藏區的快速發展。實地了解藏區真實的發展情況,發出最真實的藏區聲音。
宗教建設
此次媒體團走訪了甘南藏區的拉卜楞寺和郎木寺,拉卜楞寺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譽為“世界藏學府”。拉卜楞寺在歷史上號稱有108屬寺(其實要遠大于此數),是甘南地區的政教中心。目前有注冊僧人998人,藏寺經卷逾萬卷,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國最好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1985年,拉卜楞寺成立了甘肅省佛學院,讓藏傳佛教文化得到更加系統的傳承和發揚。而地處于碌曲的郎木寺多年以來一直是海外游客又是西歐游客青睞的旅游勝地,更有“東方小瑞士”之稱。
藏傳佛教文化作為藏區的精神標志,一直得到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投入大量財力興修寺院和經堂,還積極鼓勵將藏傳佛教經典編輯出版,使得藏傳佛教文化得到更為廣泛的保護和傳承。最大限度的滿足藏區民眾的宗教信仰訴求。
但近年來,十四世達賴喇嘛一直在海外鼓吹藏獨反動言論,宗教問題成為藏區的敏感話題。對此,拉卜楞寺寺管會副主任成來表示,十四世達賴對于藏教的信眾來說只是一種宗教象征,肯定他的學識,不帶有任何政治傾向。藏區寺院和民眾都本著愛國愛教的精神,堅決抵制一切分裂國家的行為。郎木寺寺管會的洛桑主任也表示,藏傳佛教重在修心、向善,而且戒律森嚴,真正潛心修行的人是不會為外界的錯誤思想所誤導。甘肅省委統戰部副巡視員馬聰告訴記者,在前段時間的自焚事件中,拉卜楞寺和郎木寺沒有一位僧人參與其中,這就充分證明了僧侶們的高度認知。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秘書長鄭琴也強調,雖然境外的反動勢力一直企圖通過各種渠道說服藏區的僧侶加入“藏獨”勢力,但是藏區的僧侶們本著愛國愛教的精神,不為反動勢力的誘惑所動,為藏區的和平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經濟發展
甘南藏區地處經濟欠發達的西北地區,經過多年發展,甘南州地方民族經濟已初步形成了以水電能源、畜產品加工、建材、采礦冶煉、藏醫藥、生態旅游等為主的體系。
甘南藏族自治州擁有大面積的高山草原,非常適合發展畜牧業。因此自治州集中優勢力量在夏河、合作、碌曲等地發展高原生態農牧業和農畜產品加工業。其中,位于合作市的甘肅華羚酪蛋白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典型的代表。公司主要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牦牛曲拉為原料,利用先進的生物技術,生產酪蛋白等天然綠色的生物科技產品,廣泛應用于食品、生物制藥和保健品行業,產品遠銷海內外。華羚集團總經理告訴記者,現在公司已經形成了“公司+牧戶+牧區基地”的產業鏈式經營模式。不僅增加了牧民的收入,也為公司生產保證了穩定的貨源。同時,由于曲拉是藏區特有的物產,和高科技的生產方式,從而保證了華羚集團的產品有著絕對的市場優勢。
甘南藏區自然風光秀美多姿,而藏傳佛教文化也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因此發展旅游業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的又一法寶。
憑借著天然的優勢,碌曲縣以郎木寺之靜,則岔石林之奇,尕海湖之秀為重點,打造了一條“九色甘南香巴拉之旅”的特色旅游路線。而合作市則致力于打造
“高原生態旅游”,累積投資3000萬元當周草原、米拉日巴佛閣景區的修繕,并成功舉辦了第十三屆中國?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藝術節,接待百萬中外游客,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2億元。除了政府投入,藏民們也積極自力更生,發展以“藏歌、藏舞、藏食”為主題的草原農家樂,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社保與環保
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藏區的社會保障問題也一直為外界所關注。為了改善甘南農牧區基礎設施條件,國家先后投入巨資,初步建成了甘南立體式交通網絡格局,為廣大農牧民出行提供更多便捷。
為了解決藏區群眾的住房、飲水、就醫等問題,甘南州先后建設近萬套保障性住房,7.3萬游牧民實現定局。記者走訪了幾家定居點的農戶,了解到每戶藏民建房都享受國家補助,每戶補助60%-70%,剩余的由自己補足。同時每家都分配了自家牧場,夏季牧民們在公共草場放牧,到了冬季就在分到的自家草場放牧。碌曲縣一戶農家的女主人說,冬季休牧期間,家里的年輕人會去到縣城打工或者做生意,她家今年通過做蟲草生意賺了點錢,現在經營一家小賣部。現在想擴大經營,但是缺乏流動資金,正在想辦法通過貸款解決問題。
而在醫療衛生方面,甘南州目前有7所綜合醫院和7所藏醫院,就醫環境和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同時,藏區還實施了新型農牧民社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藏民在醫院看病通過醫療保險最低可以報銷80%。碌曲縣藏醫院院長卓瑪加介紹,在就醫問題上,藏民們更趨向于選擇藏醫院。首先,是語言優勢,藏醫院的醫生基本是藏族與藏民溝通沒有障礙。其次,在沒有綜合醫院之前,藏醫和藏醫院承擔了絕大部分的藏區醫療工作,藏民對于藏醫院十分信任。此外,藏醫院的藏藥都采取自產自銷的方式。所有藥品均采用成本價,不賺藏民一分錢。但是這種經營模式也令人費解,看病幾乎不花錢,藥品是按成本價銷售,那么醫院要如何維持生存?對此,碌曲縣藏醫院卓瑪加院長表示,目前藏區的藏醫院都是非盈利性質,由國家財政統一補貼,因此,不必擔心盈利。
教育方面,甘南州對全州各類學校實施教育資源整合,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中職教育和高等教育采取不同的政策。通過在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甘南州先后投入1.4億元,新建、改擴鄉村幼兒園102所。同時,大力發展寄宿制教育,通過統一管理,近9萬名學生享受免費營養餐,保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和身體健康得到保障。
甘南州地區高原地區,植被是典型的高山草甸,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壞就難以恢復。而這里又是黃河的重要水源補給地。為了保護這里的生態環境,甘南州通過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生態移民等措施有效維護了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2003年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局正式成立。如今在尕海濕地保護建設項目區,原本60%以上的干涸湖區山泉回復出水,實際面積有原來的480公頃增加至現在的2200公頃。項目區保護站站長張勇說,現在的濕地保護區擁有灰鶴、黒鸛、白鷺等80多種鳥類來此棲息,每年也吸引了國內外眾多觀鳥愛好者來自觀鳥。
文化宣傳
在電視和網絡普及相對欠缺的甘南藏區,報紙是藏區民眾獲得信息咨詢的主要來源。作為甘南地區唯一的一份報紙,《甘南日報》承擔著為甘南群眾傳遞國家大事和民生信息的責任。
甘南日報社目前擁有漢、藏雙語語《甘南日報》和一份周末報《羚城周末》,漢語報紙為日報,日發行量在8664份左右,而藏語報紙一周兩期,發行量約為3600份。目前擁有106名員工。
在采訪期間,記者也了解到目前的《甘南日報》主要面臨的問題主要是資金和人才的短缺。在報社的裝訂車間記者看到,報社的印刷和裝訂設備都十分陳舊,印刷質和量都與發達地區相距甚遠。報社副主編尹洛賽介紹,目前報社的印刷和裝訂設備都屬于低檔次,主要是由于經費限制,設備的更新換代十分困難。報社的電子排版也是直到2008年才啟用。
除了經費,人才的缺乏和流失也成為報社發展的阻力。甘南地區屬于欠發達地區,工資待遇低,對于專業人才的吸引力小,造成“招人難”的局面。同時,報社副主編楊立強指出,甘南地區的傳媒發展相對落后,缺乏培養專業人才的機構和土壤,而且媒體的影響力小,導致很多媒體人才不愿來,或是來了卻留不住的尷尬局面。
報社的兩位副主編都表示,報社現在的情況與中國發達地區的媒體和海外媒體還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他們希望通過發達媒體能夠為《甘南日報》提供人才培養機會,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閉門造車。對此,媒體團的部分媒體代表表示,報社的現狀讓人感慨,只要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愿意以人才培訓或者信息共享的形式幫助報社發展,讓報社的人才水平和信息渠道得到質的提升。
最年輕的國家新區——蘭州新區
作為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要地,蘭州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和機械裝備工業基地。為了更好地集中發揮蘭州的地理、資源優勢,2012年8月28日,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后,國務院批復的第五個國家級新區花落蘭州新區。也標志著中國最年輕的國家級新區的誕生。此次甘肅之行,媒體團也走進蘭州新區,感受蘭州現代化的一面。
蘭州新區位于蘭州北部秦王川盆地,地處蘭州、西寧、銀川三個省會城市共生帶的中間位置,是國家規劃建設的綜合交通樞紐,也是甘肅與國內、國際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門戶。
作為中國最年輕的新區,蘭州新區區位優勢明顯,座中四聯,承東啟西,連接南北,是西隴海蘭新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土地和水利資源豐富,地勢開闊,適宜大規模集中連片開發建設,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橫穿新區,水資源完全能滿足新區未來發展需求;交通便利,連霍高速、京藏高速以及中川機場構成了立體綜合的交通網絡體系。此外,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也已經完成,從住房、生活設施到學校、交通、醫院等設施均已投入使用。
中共蘭州新區工作委員會副書記郭智強介紹,蘭州新區的目標是要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循環經濟的集聚區,國家經濟轉型和承接東中部裝備制造業轉移的先導區,傳統優勢產業和現代化服務業的擴展區,向西開放的戰略平臺,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庫、吉利汽車、三一重工等一批產業項目入駐,初步形成了產業集聚的良好態勢。
而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項目,蘭州新區也推出了多項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郭書記介紹對于入駐蘭州新區的企業,除了能夠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優惠外,還能享受新區的各項優惠政策。例如,2015年12月31日以前建成投產的工業項目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免征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入駐蘭州新區的金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及大型企業總部基地,自納稅年度起10年內,其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由新區財政全額列支等各項優惠政策。蘭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火照程介紹,目前來新區投資的多位港澳企業,下一步新區計劃開拓海外市場,尤其是西歐市場。
新區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為“招才”新區同樣不遺余力。國家“長江學者”、“千人計劃”人才在新區注冊公司創業的,經新區管委會認定,給予100萬元的創業資金支持,并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場所和不少于8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而對于海外人才,郭書記說,目前新區的海外人才很少,他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海外優秀人才來新區看看,把這里作為自己事業發展的起點。除了引進人才,新區也在積極儲備人才。在新區最顯眼的位置,一棟棟嶄新的教學樓正是新的舟曲中學。副校長趙曉武說學校是在舟曲泥石流災害后新建的,這里的學生未來都是蘭州發展的新希望。
在如此多的優惠政策和良好環境的支持下,有意入駐的企業同樣也會擔心高配置建筑“高門檻”,想要進駐新區必須要是
“財大氣粗”的企業。其實不然,郭書記解釋,新區還處在起步階段需要一些大型企業來打好基礎,但是對于中小企業也是一視同仁,所有的優惠政策無論企業規模大小,都同樣享有。
現在的蘭州新區如同意氣風發的少年,雖不成熟但沖勁十足,期待著更多的挑戰。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