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 追夢光明“金日”行
2013年3月23日,福建廈門風和日麗,萬余名海內外嘉賓匯聚鷺島參加金日集團全球峰會,開幕式上的“海峽兩岸同心光明行慈善活動捐款儀式”無疑是最大亮點。當金日集團董事長李仲樹先生,親手將象征100萬元愛心捐款的牌子交到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領導手里,用于資助“海峽兩岸同心光明行慈善活動”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據悉,這項活動是由兩岸愛心團體和人士發起推動,組織兩岸醫衛界相關專家、醫療工作者,分別赴兩岸部分地區為生活困難的白內障患者實施免費手術治療,旨在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條件。活動計劃用5年時間為萬名生活困難的白內障患者進行醫療救助,為他們播種希望、帶來光明。這也是第一次由兩岸民間團體和愛心人士共同組織開展的公益慈善活動。這項活動已經納入中央統戰部“同心·改善民生工程”,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是支持單位。
捐贈儀式上,李仲樹先生動情地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情闡述的“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使命,更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夢想和責任,只有民族強、國家盛,我們才能幸福。兩岸同胞同根同種、同宗同源,同屬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一員,有著天然的血濃于水的親緣親情,應該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攜手相助、同舟共濟的傳統美德,共同為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擔責任、盡所能、勤奉獻。這就是李仲樹先生理解和踐行的“中國夢”,把民族的使命與個人的責任、國家的富強與個人的幸福、事業的發展與回饋社會,牢記于心,付諸于行。“一個人的地位、知識、金錢不管有多高,如果他不懂得感恩、奉獻、行善,那么當他走到人生盡頭的時候,一定會感到非常的遺憾,慈善就是生活中那一點一滴的社會責任,你有多少價值就該承擔多少社會責任。”
“追夢就一定能成真”
李仲樹先生是福建省南安縣人,十幾歲的時候,他對醫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僅熟讀大量醫書,還立志在上大學時選讀醫科。1972年,由于家鄉修建山美水庫,舉家遷居廈門市同安縣。同年10月, 23歲的他懷揣5港元只身闖蕩香港,他先是進了一家紗廠打工,白天干著又臟又累的活,晚上打地鋪睡覺,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4年。憑著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的精神,憑著過人的膽識和智慧,李仲樹從一個普通的打工仔一躍成為香港工商界新星,在醫藥保健事業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到1982年,也就是李仲樹到香港后的第10個年頭,他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100萬港元。他和兄長李仲明創建的金日投資集團公司,已成為一家融制藥、醫療、保健、金融、貿易、房地產開發為一體的多元化實業集團公司。
在整個采訪過程中,李仲樹大多數時候都是溫和地微笑著,讓人看不出他的鋒芒。然而在被問及金日集團未來的發展方向時,李仲樹突然顯露出一種傲視一切的王者之勢。他抬起手,目光朝向遠方,似乎在自言自語:“我希望它能成為一個多元化發展的、極具競爭力的企業集團。”然后,他的眼神又轉了回來,像是從夢想中回過神來一樣。而事實上,如今的金日集團已經實現了多元化實業大發展的夢想。
很多人羨慕李仲樹運氣好,總是能夠在別人還沒回過味兒來的時候,就把賺錢的機會牢牢抓在手里,也有很多人津津樂道他幾港元起家、最終坐擁數十億資產的創業神話,感慨他從鄉村醫生到保健品大鱷的傳奇經歷,卻不曾深入探究他成功背后的艱辛和看似簡單的決策中所蘊藏的非凡智慧。
誠實做人,踏實做事。80年代,生意越做越大的李仲樹把眼光瞄準廣闊的內地市場,在深圳投資創辦了“深圳美華保健有限公司”,又在順德創辦了“順德美華有限公司”。1992年,他回到“第二故鄉”同安,首期投資5000萬元人民幣興建了占地2萬多平方米的“廈門美華制藥廠”,由于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和不斷推出新產品,“金日”牌產品在市場上的份額不斷擴大,“金日在手中,萬事好成功”這句廣告語也傳遍了大江南北,得到了廈門市政府頒發的“1996年度外商投資企業二十佳”、“1999年度廈門市工業經濟運行質量與效益先進企業”,以及福建省醫藥管理局授予的“福建省醫藥行業八五計劃主要經濟指標達標企業”、“福建省工業明星企業”等榮譽稱號。
這些年,老老實實做生意的李仲樹最不能容忍的是奸商行為。“90年代初,金日洋參丸在各地十分暢銷。我們的競爭對手一再壓價,搶走了大部分市場。”李仲樹告訴筆者:“后來我們才發現,他們用的不是西洋參,而是國產參。紙扎的花欺騙不了蜜蜂,盡管很漂亮,但永遠不會發出香味。我當時就斷定,他們遲早會摔跟頭。果然被我言中了。”在此后的十年中,金日牌各類產品歷經全國大小檢查,沒出任何差錯,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這也許是好心有好報吧。”李仲樹把他的成功,歸功于“好心”。在金日(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李仲樹是董事長、總經理,但幾乎所有的員工人前人后都稱他“李先生”,沒有下屬與老板的感覺,就像一家人,感覺特別親切。他從來不亂發脾氣、不霸道,說話也是輕聲輕氣的。“不能說這就是我管理企業的方法。”李仲樹對記者說:“人與人之間如果有了‘階層’的感覺,就會有距離,就會讓我聽不到不同的聲音,而不同的聲音對決策的正確性是重要的。做老板的多聽聽屬下不同的聲音沒壞處,畢竟自己永遠是最后的決策者嘛。”“做老板的,不要動不動就批評甚至開除員工。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問題是犯了錯誤后,他愿不愿意改正。如果不改,就非處理不可。公司在定制度時要嚴,但在處理上要有人情味。”對員工隨和的李仲樹,對產品質量卻非常嚴格。“我常對員工說,金日生產的是藥品、保健品,是要吃下去的,事關人命,不能有絲毫馬虎。在金日集團,只有合格的產品或不合格的產品,合格的可以賣,不合格的一定要馬上銷毀,絕對沒有二等品或三等品。”
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不少了解我的人都說我這個人心太軟、太老實。”李仲樹對記者說:“不管這些話是對我的鞭策還是鼓勵,這畢竟是我做人的準則。”“老實人,就像一件東西,實實在在的才耐用。做人,就要老老實實,踏踏實實,千萬別想一步登天。”每逢一批新員工進來,李仲樹總會對他們說:“今天你們做我的員工,成了我的下屬,也許明天你們的事業比我做得更大、更成功。但我要送給你們一句話,任何一個人,人生的道路都是曲折的,有時要走直路,有時要走彎路,但千萬別走邪路。走邪路,早晚害自己。也不要以為做什么事情人家不知道,其實,道德與良知時時在考驗著自己。道德與良知的火焰在生命中燃燒,有時候明,有時候暗,千萬別讓它熄滅。”
“來到這個世界,如果說你是貪圖享受,不一定把事業做大,只要夠吃夠用就好。而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要有事業來支撐。我做人的標準很簡單,就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李仲樹也常對身邊的人說:“先公后私是好人,公私兼顧是常人,損公肥私是罪人。做不了好人,也千萬別去做罪人,做個常人不是很好?活在這個世上,如果不能完全為社會,起碼做一個對社會沒有損害的人或者多少有點貢獻的人。”
說到創業的目的,李仲樹認為,一是從小對祖國中醫事業的熱愛,二是想回報社會。“不能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自己的事業賺不到什么錢,拿什么回報社會。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最好是用在對社會有利的事情上。當把錢資助給那些急需錢用的人時,我感到快樂。其實,對不同的人來說,快樂的意義是不同的。在我看來,不一定吃好穿好才快樂,只有當別人快樂時,我才快樂。我想,精神上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這些看似平常的故事,蘊藏的是企業家非凡的智慧,而正是這些智慧鑄就了他的成功。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