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百年銳于千載,百年成就未來。
回顧百年前的中國,在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的統治下,在帝國主義列強堅船利炮的攻擊下,外患和內憂相交織,啟蒙與救亡相糾結,簽訂了一個又一個的屈辱條約,一次又一次地割地賠款,使飽經憂患的中華民族蒙受了深重的苦難,到了存亡絕續的危急關頭。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一批志士仁人,聚集在“振興中華”的旗幟下,為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挽救中國的危亡,前赴后繼舉行起義。1911年10月10日,武昌一聲清脆的槍響,吹響了革命的號角,一場席卷中國大地的變革由此發韌,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由此開端。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王朝——清王朝268年的封建統治宣告結束,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中國封建社會也隨之宣告退出歷史舞臺。一個世紀過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種穿越百年,世代傳承,續寫民族富強繁榮的輝煌;革命先賢們的業績熔鑄成了不朽的史詩,他們的抱負在后人的手中逐步成了現實;辛亥革命中熊熊燃燒的愛國思想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歷經百年的發揚光大,催人奮進,激勵著我們繼承先烈遺志,開創新的征程。
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這是歷史的必然?;仡櫄v史,辛亥革命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和最深刻的意義,就是必須要順應歷史的發展規律。首先,從中華文明5000年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腐朽的封建制度落后于世界潮流,必將在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下走向覆亡,即使沒有辛亥革命,也會有性質相同的革命來進行反帝反封建,這是由中國近代革命的任務決定的,這是任何引領中國革命的階級都無法回避的問題。其次,分析辛亥革命發生的背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國情決定了辛亥革命的無可替代性,作為中國反動封建勢力的代表,清王朝已經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而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的出臺,并沒有緩解危機,反而導致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中國急需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來改變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最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成長、壯大為辛亥革命發生提供了階級基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從誕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官僚買辦資本和封建勢力的多重壓迫與排擠,一直步履艱難。但在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卻出現了一個小的高潮。隨著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發展數量的增多和規模的擴大,民族資產階級及與它相聯系的社會力量也有了明顯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為了沖破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桎梏,發展資本主義,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經濟利益的維護者。這正是資產階級革命派形成的階級基礎。因此,在中國政治局勢演化、社會結構變遷、國內外各種矛盾發展的聯合作用下,中國革命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最終引發了辛亥革命。
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在于它的功績彪炳千秋。正如毛澤東所說的,“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先生開始的”。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的第一個歷史性巨大變化。在政治上,它終結了中國長達二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實現了國家政權由傳統封建政治制度向現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轉變,在中國確立了民主共和體制、民主國家模式、民主政黨制度,為中國政治現代化掃清了道路。在經濟上,資產階級領導人采取了一系列促進民族工業發展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為民族經濟的發展創造了一定的社會環境。促進了中國由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結構向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和發展,推動了中國經濟現代化的進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封建制度對生產力發展的束縛。在文化上,革命的思想文化大規模傳播和現代教育制度的全面確立,促進了民主共和思想逐漸深入民心,現代國家觀念初步形成,民眾自我實現意識開始萌生,為民主革命的推行起到了極其重要的輿論準備;而民主革命的實現,使全國的老百姓受到了一次極其難得的民主主義的實際教育和洗禮,實現了思想上的大解放。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