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對臺戰略支撐的幾點思考
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地緣政治沖突引發的暴力活動乃至戰爭頻發,不斷沖擊現代人類社會文明底線。加上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復雜,臺海形勢呈現風高浪急、波譎云詭之勢,臺灣問題日益成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焦點、熱點與老大難問題。在此背景下,對臺工作應該在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總體方略的指引下,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高度,以眾志成城齊心協力的態度,以風馳電掣雷霆萬鈞的速度力度,正視新風險,化解新挑戰,積極豐富和發展對臺方針政策的時代內涵,強化對臺戰略支撐能力和手段運用,持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取得實質進展。
堅持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
在統一歷史進程中,有三對關系需要處理。一是民族復興與國家統一戰略關系;二是統一與和平價值關系;三是統一方式與統一路徑現實關系。
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總體方略堅持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推進祖國統一,這是統一的歷史方位。這一論斷明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最優先目標,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歷史進程,意味著統一不急在一時一事,也因為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所以既定戰略有耐心有決心秉持“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的堅定信念。
因為統一事業服從于復興全局這一歷史進程,進而有了“堅持在祖國大陸發展進步基礎上解決臺灣問題”這一論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系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因此,保持自身發展勢頭,把握好發展硬實力與軟實力關系,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辦好自己的事情,是第一位的事情,目標就是為推進統一大業奠定更為雄厚的基礎。隨著自身實力的增長,持續增強對臺影響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統一在理論上是水到渠成的事。不急于統一,也留給了兩岸時間和空間,留給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進而走向統一的可能。
按照這樣的思路,確立了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進而明確了將兩岸融合發展作為統一的實踐途徑,將團結臺灣同胞、爭取臺灣民心視為統一的根本動力。反“臺獨”反干涉的目的就是保障這一戰略思路順利開展,非和平統一被定位為戰略保障的最后手段。所以,對臺領域的事務性工作往往被稱之為對臺工作,對“臺獨”分子才叫斗爭。
可見,在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總體方略里,國家統一是被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中來審視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進行式,是最優先需要完成的戰略事項,國家統一是復興的附帶戰略結果。二者的既定關系是后續和平統一、融合發展乃至爭取民心的前提。
百年變局中既定戰略基調及推進順序面臨的風險挑戰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深刻影響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也讓本來針對一隅的國家統一越來越“牽一發而動全身”,打亂既定基調及推進順序的風險挑戰急劇升高。
一是外部環境動蕩不安。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離不開經濟社會全方位發展,離不開長期穩定的內外環境。曾經主打“開放合作共贏”的全球化時代遭遇挫折,越來越多國家為了轉移內部政治經濟社會壓力,紛紛效仿美國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提高貿易關稅壁壘等逆全球化趨勢興起。當今世界,地緣政治沖突愈演愈烈,俄烏、巴以武裝沖突持續延燒乃至擴大,戰爭手段方式越來越突破現代人類文明下限。中國雖然堅定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但周邊也是暗潮涌動,為了維系發展環境付出的成本、代價越來越高。
二是美國等西方反華勢力干涉臺海,“以臺誘戰”風險上升。隨著中美經濟總量差距縮小,美國對華實施遏制戰略,在《香港國家安全法》成功解決香港暴亂問題后,美國等西方反華勢力將遏華重心放在臺海,一些極端勢力甚至有意聳動臺海戰爭,企圖“以臺誘戰”。在此背景下,美國等西方反華勢力干涉臺灣問題的手法越來越露骨,力道越來越大,越來越不顧及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嘗試挑戰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對臺軍售、訓練臺軍、加速武裝臺灣的進度越來越快,手法越來越生猛,不惜在臺海,甚至整個東海、南海制造沖突混亂,借臺灣當局乃至第三方引爆戰爭的風險越來越高。
三是臺灣當局限制兩岸融合發展,與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背道而馳。首先,民進黨當局長期執政,以及綠化島內社會的長期危害正在加速顯現,島內主流民意愛好和平的聲音無法充分展現,反而在綠營媒體和綠色恐怖籠罩下,以“國安五法”和“反滲透法”等限制干擾兩岸正常交流,讓兩岸民眾背負心理負擔與現實壓力,讓民調對外展現塑造出符合民進黨意識形態的民意對抗對峙形象。其次,賴清德當局在將支持兩岸交流的黨內競爭對手鄭文燦、黨外主要對手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以涉嫌貪腐為由拉下馬后,進而將斗爭矛頭指向支持統一的“中華統一促進黨”,意圖以“危害憲制秩序”向民進黨掌控的“憲法法庭”提出申請解散“中華統一促進黨”。第三,賴清德當局不僅在多個公開場合高唱新“兩國論”,不斷提高軍事預算,加速配合美國等西方反華勢力進行“以武謀‘獨’抗統”的全方位準備,還一本正經搞軍事動員,以提高“臺灣社會防衛韌性”等理由,將軍事裝備彈藥分散轉移至民用設施,揚言訓練40萬民兵“投入全社會防衛”,將美國等西方反華勢力的挑唆挑釁看成“臺獨”千載難逢的絕佳機會,企圖拉著所有臺灣老百姓一起為“臺獨”賣命墊背。
四是島內支持兩岸統一前景,甚至反對“臺獨”的有生力量面臨生存、發展考驗,鉗制賴清德當局施政的能力受限制。隨著時間的流逝,在大中國教育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支持兩岸統一的有識之士逐漸凋零,而當年受民進黨“臺獨”教育熏陶長大的一代正在涌向政治舞臺,更年輕的一代雖然也能感受到祖國大陸現代文明的影響,意識形態還未定型,但在民進黨當局憑借執政便利的硬控下,未來政治傾向不容樂觀。尤其是,民進黨不僅“去中遠中抗中”,還灌輸“仇中恨中”意識,洗腦臺灣年輕人,改造臺軍意識形態,臺灣問題無限期拖下去所面臨的戰爭風險同樣高企。同時,國民黨、民眾黨等牽制民進黨執政的力量,自身發展面臨瓶頸、陷入困境,在民進黨無所不用其極的斗爭下,能夠發揮的作用受限。尤其是,民進黨當局憑借提名的綠營“大法官”不講法理的“釋憲”,將藍白陣營費時費力通過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暫停效力,通過在“立法權”之上搞“釋憲”,未來“立法”牽制行政的前景總體不樂觀。
增強反“獨”反干涉的能力,凸顯戰略內涵的時代性
面對外部勢力無底線的干涉挑釁,以及賴清德當局以“務實”行動實踐“臺獨”的幻想,一方面,要認識到自身實力的發展與兩岸實力的對比已今非昔比,當今統一可運用的資源和手段更加豐富,“臺獨”沖動及反華勢力冒進的背后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國家統一目標越來越近的焦慮和恐慌;另一方面,必須正視風險挑戰,將自身實力轉化為影響力,強化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總體方略十個堅持中排在后面的三個堅持,以雷霆手段顯菩薩心腸。同時,在做好前面七個堅持方面,也需要有更多前瞻性、預置性準備,在實踐中持續豐富發展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總體方略的時代內涵。
一是堅持安全與發展并重,堅決排除外部風險。當今的發展格局,離不開安全的保障。在解決臺灣問題上同樣需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防范化解臺海安全風險,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統籌維護和塑造臺海安全,要堅持斗爭精神,在變局中把握規律、在亂局中趨利避害、在斗爭中爭取主動,牢牢掌握維護臺海安全戰略主動權。對美國等西方反華勢力的各種挑釁挑唆,要果斷采取反制行動,直擊要害,打到發動主體,打疼獲利公司。對美國等西方軍艦打著航行自由幌子在臺海耍賴,乃至搞聯合軍事演習,除了強化對海空域的合法管轄外,還應當持續加強涉臺涉海國防軍隊建設,以彼之道還治彼身。
二是健全完善涉臺法治體系,打破“臺獨”幻想。一方面,美國售臺武器等挑釁行動,往往是仗著所謂的“與臺灣關系法”撐腰;民進黨當局也仗著“兩岸人民關系條例”限制兩岸政治協商、限制臺灣同胞在祖國大陸擔任公職、限制臺灣同胞在祖國大陸的投資范圍、限制祖國大陸資金入島、限制祖國大陸影視作品在島內傳播。近年來,無論是美國國會,還是臺灣當局,搞出來一大堆限制兩岸政治協商、反對兩岸統一的法規,其數量之巨,規范之細,內容之突兀,態度之傲慢,已到了荒誕無稽、謬想天開的地步。
另一方面,與之相對的是,中國大陸的涉臺專門性法律立法年代久遠,數量不足、條文稀少,可執行的強制性規定更是罕見,亟須更新修訂,體現時代特色,回應時代挑戰,發揮實際效果。今年以來,國家相關部門加大依法懲治“臺獨”分子的力度。6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合發布《關于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在觀念上、行動上、手段上實現守正創新,在政治上、法律上、社會上產生實際效果,開啟祖國大陸依法遏“獨”、依法護國、依法治臺的新征程,具有劃時代里程碑意義。8月7日,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網站新增“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專欄,公安部官網有效鏈接。這是有關部門落實依法懲“獨”的具體行動,及時廓清了民進黨當局意圖誤導脅迫臺灣民眾抵制兩岸交流的險惡用心,有力彰顯了祖國大陸運用法治方法懲“獨”的智慧和決心。除此之外,對于島內“臺獨”頑固勢力,還需要針對其新型“臺獨”手法明確劃出底線紅線,打破其“臺獨”幻想。
三是落實同等待遇,扎實推進兩岸融合發展戰略。民進黨當局刻意阻攔,與祖國大陸背道而馳,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某種程度上呈現“和平分離與和平統一的拉鋸”。當今融合發展是祖國大陸憑借一己之力單方面推動的,在實力轉化成影響力方面受到的限制比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相向而行難度要大得多,具體對臺工作面臨事倍功半的可能。即便如此,以福建為試點的兩岸融合工作通過挖掘潛力、形成合力取得難能可貴的成績。未來,在推進兩岸融合發展進程中,除了繼續思考如何減少阻力、增加引力、創造動力凝心聚力外,還應該針對時代風險挑戰,思考極端場景下臺灣同胞仍然能夠有機會有條件適應在祖國大陸的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講,落實同等待遇需要扎實推進,最好的方式還是白紙黑字落在實處,讓對岸的中國人能夠提前感知、及時適應祖國大陸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生活場景。
綜上,隨著中美實力差距縮小,兩岸實力差距拉大,臺灣問題面臨全方位攤牌的現實條件逐漸呈現,和平統一面臨的具體難題以不同面貌出現。尤其是,隨著特朗普上臺,臺海走勢的不確定性進一步上升,亟需重點強化戰略支撐能力與手段運用。在追求和平統一方面,需要營造穩定的國際環境,在不確定性中因勢利導,排除反華勢力干擾,增加島內簽署和平協議的動力和壓力,推動島內簡化批準程序。另一方面,島內或第三方開啟非和平統一模式的風險上升,不再是天方夜譚,必須豐富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總體方略的時代內涵,主動強化對臺戰略支撐能力與手段運用,確保在動蕩的世界變局中牢牢把握兩岸關系主導權和主動權,以最充分準備,盡最大努力維護國家民族整體利益。